高齡者生活體驗課程
早上約莫九點到達蘭陽仁愛之家,仁愛之家妙振法師與義工媽媽們熱情接待,同學們禮佛三拜後,便被安排在兩兩一組的座位上。妙振師父首先說明仁愛之家成立的因緣,並透過問答的方式來讓同學明白機構創辦之初心以及所做事業在現今社會的急迫性與需要性。其中尤其以勾起同學們對高齡者的同理心為主要。在實際體驗的階段,兩兩一組的同學以其中一人先穿戴高齡者仿真器材,另一人協助進行闖關遊戲,闖關之前並帶領大家進行一段律動,讓同學先透過筋骨活動有個心理準備,然後進行共四關的闖關活動。
第一關是依序夾出三顆黑豆、三顆紅豆、三顆綠豆,由於戴上老花眼鏡以及限制拇指活動的手套,使得原本看似簡單的動作,顯得困難重重。第二關為找出大醫院門診列表中的指定醫師,這是一個在平常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在老花眼鏡後的雙眼,竟讓文字顯得如此滄茫。第三關為上下一層樓梯,平常一件可以連追帶趕的活動,此時卻顯得舉步維艱。第四關為穿上一件有鈕扣的襯衫,這是個每個人每天都會面對的事情,但在高齡者的身上,卻會因為關節的退化,肌膚的反應遲緩,導致困難重重。
所幸同學都還年輕,雖然裝備在身,但仍可以憑藉現在良好的體能與身體狀況,輕易克服這些外在的枷鎖,然而,卻不得不讓人深思,一旦這些外在的枷鎖在我們面對年齡逐步成長中,轉化為內在實際的束縛時,我們能怎麼應對呢?妙振師父在為同學做總結時,不斷叮嚀提醒同學,告知我們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而在我們心有餘力的時候,是否應該多一點發心,協助需要關懷的人,以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情懷,讓彼此的人生能夠有更圓滿的處理。
本次本班參加活動的學生為三位比丘、四位比丘尼、五位男眾、三位女眾。
所有的同學在心得分享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透過穿戴仿真器材實際活動後,完全可以領悟妙振師父在課程中的引言,並進而升起對高齡者多一份體恤、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關懷以及多一份愛心。以上這幾點,尤其出現在行祥法師、同順法師與學生吳政杰的分享當中。
此外,萬嚴師父提到願意將此份體驗不僅適用在自己的親人眷屬上,更要進一步得推己及人,廣泛的應用到社會上。萬智師父則不僅僅只從被協助者的角色獲益,也學習到要如何協助高齡者的方法。中光法師則認為既然已經可以透過體驗而明白高齡者的困難,那便更應該利用妙齡而努力學習,進而提供自己的知識去服務社會。
再來學生劉嘉葆的見解也頗有禪味,他說:隨著視力、聽力、肌肉、關節的退化,使得我的念頭變得更加集中、不散亂。看來他似乎能在外在身體機能退化時,轉往精神方面去追求另一層次的生活。學生蘇孟婷則從闖關活動中,思考到如果高齡者獨立生活而無人協助時,恐怕真的欲哭無淚,而提醒大家要多注意家中的長輩。在這個部分,廣善法師就直接點醒大家不要因為生活上的忙碌,而忘記自己身為子孫的責任。
另外,宣默法師似乎希望能夠在高齡時,最好可以安安靜靜的活下去,因為他明白自己高齡者後,可能會成為別人的負擔。萬智法師則感受的死亡的逼近,而勉勵自己趁年輕時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累積自己的福報,期盼能在老來時,有健康的身體因應。
當然也有部分的學生有比較務實的想法,比方說學生郭嘉玲在參與活動前則是擔心高齡者的氣味,學生劉暐傑與學生郭耀文則是在闖關活動玩得很開心,學生譚偉姬則是從了解需求開始後感同身受,學生林家聰則認為扮演的辛苦……。
綜觀學生們的心得分享,除了大家都因此升起同理心之外,更有莊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情懷,甚或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胸膛;更甚而願意從年輕時學習知識、珍惜身體、累積福報來反求諸己,或往精神方面修行,求得內心寧靜來面對外在的不便。
從上觀之,本次的戶外教學可見相當成功,每個人都收穫滿滿,期許每位學生都能將自己所體驗到的,所感受到的,所發之善心,如實從一實踐,得到圓滿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