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周-在凋零处凝视生命:以终为始的生死学

【在凋零处凝视生命】

由佛光大学佛教学系系学会主办「佛光大学佛教周」(10月1日至5日)以「淬炼」为题,在佛光大学云五馆举行密教文物展暨四场系列演讲。
首场讲座邀请圣严书院佛学讲师郭惠芯,从佛教生死学谈现代的安宁照护,启发深刻的生命教育意义。
郭老师首先介绍现代安宁发展史,归纳出「濒死五阶段」与十项「善终指标」,强调「善终」并非只关注个人的死亡,连同其家属的哀恸也要适当的辅导。
「要正视自己与生死的关联!」。郭老师引用佛教的十二缘起思想,指出生死不单指脱离肉体的物质层面,更含有精神世界的流转生灭。
「『安宁』不只关注临终的照护,更是对生活的提醒。」郭老师讲谈中寓藏深刻的生命教育,松脱传统生死观的桎梏。
最后,郭老师鼓励同学预立遗嘱,及早在生前交代财产、亲人生活等「外财」,以及临终医护、遗体与丧葬等「内财」的处理方式。
现场有来自各系同学与会。佛教学系大一郑名哲分享道:「这场演讲打破我的旧有认知。原来台湾有很多医院提供临终关怀,人们也可以在医院『善终』而不留遗憾,并非如传统观念讲的得在家里往生才是善终。」
佛教学系大三郑云炜表示:「老师将佛教思想带入现代的生死学,使我深刻体认生命不因死亡而终结。因此对死亡不要恐惧,而是怀抱希望并接受它。」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