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週-在凋零處凝視生命:以終為始的生死學

【在凋零處凝視生命】

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系學會主辦「佛光大學佛教週」(10月1日至5日)以「淬煉」為題,在佛光大學雲五館舉行密教文物展暨四場系列演講。
首場講座邀請聖嚴書院佛學講師郭惠芯,從佛教生死學談現代的安寧照護,啟發深刻的生命教育意義。
郭老師首先介紹現代安寧發展史,歸納出「瀕死五階段」與十項「善終指標」,強調「善終」並非只關注個人的死亡,連同其家屬的哀慟也要適當的輔導。
「要正視自己與生死的關聯!」。郭老師引用佛教的十二緣起思想,指出生死不單指脫離肉體的物質層面,更含有精神世界的流轉生滅。
「『安寧』不只關注臨終的照護,更是對生活的提醒。」郭老師講談中寓藏深刻的生命教育,鬆脫傳統生死觀的桎梏。
最後,郭老師鼓勵同學預立遺囑,及早在生前交代財產、親人生活等「外財」,以及臨終醫護、遺體與喪葬等「內財」的處理方式。
現場有來自各系同學與會。佛教學系大一鄭名哲分享道:「這場演講打破我的舊有認知。原來台灣有很多醫院提供臨終關懷,人們也可以在醫院『善終』而不留遺憾,並非如傳統觀念講的得在家裡往生才是善終。」
佛教學系大三鄭雲煒表示:「老師將佛教思想帶入現代的生死學,使我深刻體認生命不因死亡而終結。因此對死亡不要恐懼,而是懷抱希望並接受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